暴赚623亿!打破耐克几十年统治中国制造靠狠活拿捏外国男人殊不知国际上的很多运动类大牌已是安踏旗下,如意大利的斐乐、加拿大的始祖鸟、日本的滑雪品牌迪桑特等。
2023年,安踏这个平平无奇的公司,营收更是高达623.56亿元,它一年的增量相当于361°一年营收。
而老对手李宁2023年总营收为275.98亿,与阿迪达斯中国总营收不相上下,曾经的运动老大中国耐克,这次也败下阵来,去年营收521.6亿元。
安踏已然成为了中国运动鞋服品类第一霸主,世界前三。作为集团掌舵人的丁世忠也蝉联厦门首富,身价445亿。
“根据过去的经验,想要做出一个国际品牌,没有30年很难做出来,但通过收购,能快速打入中国市场,完成一次脱胎换骨的转变。”
2009年,安踏花了4.6亿元拿到了大中华地区斐乐的商标使用权、专营权,而此时的斐乐在百丽旗下正处于严重亏损状态。
斐乐入驻中国并不算早,但即使有阿迪达斯、耐克、卡帕、锐步等先例,斐乐似乎有些水土不服,当年高瓴资本并购百丽后也未能有大的发展,斐乐真正的起飞还得从安踏收购后说起。
安踏收购斐乐后,定位于高端时尚类的运动服饰,斐乐的设计师们根据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不断迭代主打“老爹鞋”的款式,出现了一双又一双的爆款潮鞋,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为了更好地进行扁平化的高效管理,安踏回收了经销商手中的门店改成直营模式,从员工培训到门店装修三亿体育官方app下载,均由总部统一管理。
2011年,安踏成功取代李宁,成为了全国第一运动品牌,这标志着安踏在中国市场上的地位已经稳固。
2015年,安踏在日本成立了设计中心,随后在2016年和2017年,又分别在美国和韩国设立了鞋类和服装设计中心。
这些设计中心的成立,不仅为安踏带来了全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支持,更为其产品的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2019年,安踏再次出手,采用多品牌战略,携手方源资本、 Anamered Investments及腾讯组成的投资者财团,以总价360亿元收购了亚玛芬体育。
亚玛芬体育旗下有多个知名品牌,这次“联姻”,安踏看中了高端品牌影响力,亚玛芬体育更是希望打开中国市场,可以说是双赢。
然而,此时亚玛芬体育旗下的始祖鸟并没有很好的业绩,2019年时全年亏损16亿元,比当时亏损3218万的斐乐更加困难。
然而,随着鞋厂的激烈竞争,鞋厂遇到了瓶颈,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光靠代加工很难成功,年过半百的丁和木有些力不从心。
1987年,丁世忠赤手空拳前往北京,可一个异乡人在偌大的北京,连混口饭都很难,更何况还要开拓市场。
丁世忠每天给商场提供一些竞争对手的销售量、销售价格等信息,靠着一张嘴和不服输的性格,终于说服了一家愿意让他摆摊。
一段时间后,丁世忠有了一些人脉和资源,开始做起了批发,又在西单和王府井等著名的商业街站稳了脚跟。
此时的家乡,由于代工厂泛滥,假货横行,很多代工厂还被拖欠加工费,日子很不好过,而丁世忠有了在北京的经验,迅速转变了思路。
当时的阿迪达斯和耐克满天飞,一个国产小品牌很难打动消费者,丁世忠就以质优价廉取胜,将门店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年全球爆发了金融危机,晋江倒下了很多代工厂,安踏却一枝独秀,在一步步地稳扎稳打下,不但成功抵御了风险,还不断地扩大稳步前行。
当时做出这个决策时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大多数人的概念里只有大品牌才会找人代言,安踏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品牌。
丁世忠的这一决策无异于豪赌,中国品牌从来没有在奥运会的运动员身上下过血本,一旦孔令辉拿不到成绩,花出去的真金白银都是打水漂。
结果确实不尽人如意,孔令辉代言后的几个月里,安踏并没有很大的起色,但丁世忠不顾家人的反对,加大了品牌建设的力度,继续花了300万让安踏的广告登上了央视的屏幕。
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中,孔令辉拿下了男子单打冠军,一句:“我选择,我喜欢”的广告词铺天盖地,极大地提升了安踏的品牌知名度,这一年安踏的的营业额从2000万迅速暴增到3个亿。
安踏的篮球鞋被CBA球员吐槽不适合打球,面对篮球运动员的质疑,丁世忠没有逃避,而是成立了专门的研发团队,致力于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
安踏为CBA每一个球员测量脚型,量身定制,鞋内设置的芯片还能提供脚部损伤的风险报告,让CBA的球员们再一次穿上了安踏的战靴。
一年后,安踏成功在香港上市,市值130亿港元,在公司首次发行时,融资规模就超过了35亿港元,成为当时行业内融资金额最高的一个。
如今,安踏在完成了众多国际品牌的收购之后,形成了多品牌矩阵,但主要营收还是由定位大众品牌的安踏和高端路线斐乐组成,其他品牌占比较小。
安踏的CEO徐阳重曾经表示:未来安踏想要增加业绩,通过扩张店面很难成功,唯一的可能性是提高客单价。
虽然这并不影响安踏出海的决心,在这个大航海时代,李宁、特步也早已将海外市场当作新的增长点,但几年下来增长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