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建议案例|关于嵌入式体育场地建设的建议即日起,“杭州信访”微信公众号开始“人民建议案例”专栏,刊登各地各部门优秀人民建议征集办理案例,供交流学习。
2023年2月,杭州市临平区接到市民沈某反映,目前临平区内的嵌入式体育场地较多,但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运营与利用,觉得十分可惜,因此建议加强完善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和服务体系,盘活“金角银边”,围绕满足全年龄段健身需求,更加科学地布局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体系。进一步统筹城乡、区域资源,深度挖掘闲置资源,有效打通全民健身与用地制约之间的堵点,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更便捷、优质、高效的公共体育健身服务。
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背景下,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是让人民更加普惠地享受到体育事业发展带来红利的重要空间。临平区着力构建“全域均衡、全龄友好、全民共享”的嵌入式体育场地体系,截至目前,已建设完成嵌入式体育场地1446个,面积约70万平方米,对现有居住用地的覆盖率达到了95.99%。
杭州市临平区政府高度重视人见及其成果转化,围绕群众多元化健康需求,临平区通过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的工作专班、管理制度、数字平台,并借助亚运契机,全面发力嵌入式体育场地建设,计划至2024年,新改扩建200片嵌入式体育场地,形成供给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10分钟健身圈”,增加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组建专班高效推进。在全市率先成立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双组长,18个职能部门、8个镇街、3个平台为成员的工作推进专班,明确职责分工,力促工作高效开展。建立多主体联动机制。在专班基础上,各成员部门密切配合,形成联审联评、共商共议、共建共享、督查检查、评估反馈工作机制。编制全区专项规划。在全市率先编制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摸排全区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用地数据,谋划“两带串联、多核引领”的空间布局结构,促进嵌入式体育场地布局与城市发展格局、人口分布、市民需求相匹配,形成“全域均衡、全龄友好三亿体育官方app下载、全民共享”的嵌入式体育场地体系。
落地一批建设项目。制定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到2024年底新增嵌入式体育场地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改扩建“星级”嵌入式体育场地200个,实现社区(村)全覆盖,打造“10分钟健身圈”。开放一批公共场馆。扎实推进亚运场馆、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内的各类公共体育场馆(地)的综合利用,低收费、免费对外开放使用,真正做到还馆于民。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制定管理办法、上墙健身居民公约,吸引社区居民、社区体育委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者等力量参与运营维护,实现共建共享。同时购买体育场地公众责任保险,为场地管理提供保障。探索“场馆+运动+商业”模式。立足本区域运动人群日益增长和不断迭代的健身需求,联合区融媒体、各类体育协会、社会组织、社区和企业等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积极探索“场馆+运动+商业”的运营模式。
友好广泛听取。召开设施周边社区评审会,有针对性地听取群众建议,在项目建设前期予以优化。同时对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情况进行广泛宣传,向社会公开征求建设意见,共收到市民各类意见建议235条。解决一老一小需求。一方面依托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布局了儿童研学基地、儿童游乐、户外露营等项目,开展儿童体能训练、心理素质训练及兴趣培养。另一方面,在老年人口比例高的区域布局一批门球、太极拳、广场舞等场地设施,让老年人家门口强身健体。综合集成多种功能。充分挖掘城市“金角银边”空间,布局多元服务场景,促进空间集约利用。如杭州跑步中心利用沪杭铁路沿线夹角区域,以“全民体育”为主题,设有6类专业球馆、健身中心及营地、驿站,综合了日常健身、体育培训、赛事、休闲等多种功能,日均流量超过2000人次。
搭建智慧管理平台。建立体育场地数字管理平台,将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数据纳入临平区文旅大数据平台和“亚运在线”,优化全民健身工程网络,扩大服务覆盖面。建设一舱两平台(驾驶舱、管理端、客户端),方便市民随时查询并进行咨询、预约等操作。制定“星级”评定标准。制定星级评价标准,对场地整体环境、配套设施标准化管理,提升场地建设水平。根据评定标准对相关主体给予相应资金补助,充分发挥星级场地的示范性、引领性。制定新建住宅小区嵌入式体育场地建设规范(指导意见)。在城市增量空间布局方面,研究制定新建住宅小区建设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的面积、项目的标准要求,并出台配套政策,形成联审联评规范流程,不断增加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供给,更满足群众需求。